公务员被不起诉是否还会受处分?


在探讨公务员被不起诉是否还会受处分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所谓“不起诉”,简单来说,就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或者对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具有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或者经过补充侦查仍然证据不足,而作出的不将犯罪嫌疑人提交人民法院进行审判的一种处理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十四条规定,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撤职;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这意味着,对于公务员这类公职人员而言,即便被不起诉,也有可能面临处分。 这里的“犯罪情节轻微”是一个重要的判断因素。当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时,会作出不起诉决定。不过,即便犯罪情节轻微,根据政务处分法,单位还是有权根据具体情况,对该公务员予以撤职。 而“造成不良影响”则更强调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如果该公务员的行为在社会上、单位内部等造成了不良影响,哪怕被不起诉,也可能面临被开除的处分。这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量,比如行为的性质、社会关注度、对单位形象的损害程度等。 此外,不同的不起诉类型,对于是否给予处分也会有不同的影响。法定不起诉通常是因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有其他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因为该案件给予公务员处分。而酌定不起诉,也就是犯罪情节轻微的不起诉,就很可能会根据上述政务处分法的规定给予相应处分。存疑不起诉是由于证据不足而作出的不起诉决定,这种情况下,是否给予处分需要进一步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和单位的认定来判断。 综上所述,公务员被不起诉并不意味着一定不会受到处分。单位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如是否属于犯罪情节轻微、是否造成不良影响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相关规定,来决定是否给予处分以及给予何种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