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会构成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简单来说,就是行为人不是故意要去做坏事,但因为自己的疏忽或者过于自信,导致了不好的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就明确了过失犯罪的定义和承担刑事责任的条件。 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哪些行为可能构成过失犯罪。 首先是过失致人死亡。比如在一些施工场所,工人甲在拆除建筑物时,没有仔细检查周围环境,也没有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结果一块建筑材料掉落砸死了路过的行人。甲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但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这种情况就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其次是过失致人重伤。例如乙在和朋友玩耍时,用力推了朋友一把,本以为朋友不会有事,但朋友却摔倒撞到了尖锐的物体上,导致重伤。乙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朋友造成伤害,但轻信能够避免,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另外,还有失火罪。比如丙在家里使用明火后,没有确保火源完全熄灭就离开了,结果引发了火灾,造成了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丙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引发火灾,从而构成失火罪。《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还有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等。这些犯罪行为都是由于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过失,导致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总之,过失犯罪在法律上是有明确规定和界定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谨慎和注意,避免因为自己的疏忽或轻信而触犯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