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购房合同是无效的?


在购房过程中,了解哪些购房合同是无效的至关重要,这可以帮助购房者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无效购房合同情形。 首先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购房合同无效。简单来说,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就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比如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所以,若购房合同是由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该合同自然不具有法律效力。 其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购房合同无效。有些情况下,双方签订购房合同并非是真实想要买卖房屋,可能是为了其他目的而做的虚假交易。《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这种虚假的购房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再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购房合同无效。例如,开发商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就与购房者签订预售合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出卖人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与买受人订立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应当认定无效,但是在起诉前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可以认定有效。这就是典型的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 还有,违背公序良俗的购房合同无效。公序良俗指的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如果购房合同的内容违反了社会公共利益和道德风尚,那合同就是无效的。《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最后,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购房合同无效。比如,卖方和第三人恶意串通,将房屋以不合理的低价卖给第三人,损害了原购房者的利益,这种合同就是无效的。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总之,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前,一定要仔细审查合同内容和对方的相关资质,避免签订无效合同给自己带来损失。如果对合同的效力存在疑问,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