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文标签违反了哪条法律?


在商品没有中文标签的情况下,涉及违反多条法律法规。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于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该法第九十七条明确规定,应当有中文标签;依法应当有说明书的,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并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如果商家销售无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消费者可以依据该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要求其赔偿损失。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其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该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等。如果产品无中文标签,就违反了产品质量法对于产品标识的要求。根据该法第五十四条,产品标识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责令改正;有包装的产品标识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最后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无中文标签使得消费者无法充分了解商品信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可以依据该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五条等规定,要求商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退货退款、赔偿损失等。 综上所述,无中文标签的情况涉及多部法律,消费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与商家协商、向消协投诉、向有关行政部门举报或向法院起诉等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