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赔偿标准是怎样的,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赔偿金指南吗?


虚假宣传赔偿标准在我国法律中有明确规定。首先,虚假宣传指的是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 。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如果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要是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那就赔偿五百元。不过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比如,小李在商场花200元买了一款宣称有特殊功效的护肤品,但使用后发现根本没有该功效,属于商家虚假宣传,那么小李可以要求商家增加赔偿的金额为200×3 = 600元。若购买的商品价格较低,如花费100元购买了虚假宣传的小饰品,这时增加赔偿金额不足五百元,商家就应赔偿五百元。 另外,如果是违反广告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先行赔偿。对于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其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前款规定以外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其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或者作推荐、证明的,也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 相关概念: 虚假宣传:经营者对商品或服务作出与实际不符的虚假信息,致消费者误解的行为。 虚假广告:广告主等以欺骗、误导方式进行的含虚假内容的商品或服务宣传活动。 连带责任:多个责任人都对同一债务负有全部清偿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