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行为前面可以用哪些动词修饰?
在写文章阐述侵权相关事情的时候,不太清楚能用什么动词来搭配侵权行为,想知道在法律语境或者日常写作表达里,哪些动词可以放在侵权行为前面,让语句表达更准确恰当,希望能得到具体的动词举例和解释。
展开


在法律和日常表达中,有不少动词可以用来修饰“侵权行为”。首先是“实施”,实施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实际做出了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举动。从法律角度来说,《民法典》中多处提及侵权责任,当一个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做出了侵犯他人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时,就是在实施侵权行为。例如甲未经乙同意,私自使用乙的专利技术生产产品,这就是甲在实施侵权行为。 “构成”也常与侵权行为搭配。构成侵权行为强调的是某种行为符合了侵权行为的法定要件从而被认定为侵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侵权行为一般要满足存在违法行为、有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存在过错等构成要件。比如丙抄袭丁的作品并公开发表,从行为的违法性、对丁造成的损害等方面综合判断,就构成了侵权行为。 “制止”侵权行为,意味着采取措施让正在发生的侵权行为停止。这是维护被侵权人合法权益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面对侵权时,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这是基于法律赋予公民、法人等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权利。例如戊发现己在侵犯自己的商标权,可以通过协商、发律师函甚至诉讼等方式制止己的侵权行为。 “防范”侵权行为,主要是指提前采取措施预防侵权行为的发生。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的增强,很多企业和个人会通过申请专利、商标注册、签订保密协议等方式来防范他人对自己权益的侵害。比如一些科技公司提前申请专利,就是为了防范竞争对手实施侵权行为。 “查处”侵权行为,通常是指执法机关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相关行政部门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依据法律赋予的职权,对涉嫌侵权的行为进行调查核实,如果确实构成侵权,会依法给予相应处罚,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例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售卖盗版书籍的商家进行查处 。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