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的适用对象包括哪些,缓刑该如何适用?
缓刑,简单来说,就是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在这段期限内,如果罪犯遵守相关规定,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要是违反规定,可能就会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关于缓刑的适用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宣告刑而不是法定刑。比如,某个罪名的法定刑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如果被告人有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最终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就有可能符合缓刑条件。而犯罪情节较轻,要综合考虑犯罪的动机、手段、危害后果等多方面因素。悔罪表现则体现在是否如实供述罪行、是否积极退赃退赔等。
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根据《刑法》第七十四条规定,不适用缓刑。因为累犯说明其主观恶性较大,再次犯罪的可能性高;犯罪集团首要分子在犯罪中起到组织、策划等关键作用,社会危害性大。
缓刑的适用程序一般是,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过程中,根据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情节、悔罪表现等情 况,判断是否符合缓刑条件。如果符合,就会在判决中宣告缓刑。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缓刑考验期限也有明确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分子要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总之,缓刑制度体现了我国刑法宽严相济的原则,既给予犯罪分子一定的惩罚,又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适用缓刑有严格的条件和程序要求,只有符合相关规定才能适用。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家暴导致脾破裂是否需要坐牢?
扫码付款被骗后,款项能否追回?
网贷逾期4千还不上,有没有可行的处理办法呢?
拖欠了银行30万还不上会有什么后果?
严禁收取的礼品馈赠和礼金都包含什么?
工伤鉴定要到哪个部门去鉴定?
报了驾校练了两次车没考试该怎么退钱?
哺乳期遭遇家暴该如何起诉对方?
合约未达成时违约条款该怎么写?
房子个税满五唯一是什么意思?
超宽超高超载如何罚款?
农村宅基地一户规定的面积是多少?
五一假期高速公路收费吗?
司法局所属领域该怎么填写?
销售提成一般是利润的多少?
新刑事诉讼法中取保候审是多少条?
企业拆迁安置是否需要交增值税?
一张借条可以起诉几次?
洗钱罪辩护词该怎么写?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