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工程造价审定的主体?


工程造价审定主体的确定涉及到多方面的规定和实际操作情况。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工程造价审定的概念。工程造价审定是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进行审核和确定,以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合规性。这一过程对于保障建设项目各方的合法权益,以及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在我国,不同的主体在工程造价审定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建设单位是工程项目的发起者和所有者,在工程造价审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根据《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建设单位有权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结算进行审核。建设单位可以自行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审定,这些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造价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对工程项目的各项费用进行详细的核算和审查。例如,建设单位可以安排本单位的造价工程师对工程造价进行初步审核,查看各项费用的计算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合同约定。 施工单位作为工程项目的实施者,也需要参与到工程造价审定过程中。施工单位负责编制工程结算文件,并将其报送建设单位审核。施工单位应当确保所报送的结算文件真实、准确,包含了工程项目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在审定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配合建设单位的审核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和解释。如果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的审定结果有异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仲裁等方式解决。 专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也是常见的审定主体。这些机构具有专业的资质和丰富的经验,能够提供独立、客观、公正的工程造价审定服务。根据《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可以接受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的委托,对工程造价进行审定。例如,一些大型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可能会委托知名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进行全面的审定,以确保审定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在委托咨询机构进行审定时,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委托事项、审定标准、费用等内容。 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在特定情况下也会参与工程造价审定。例如,对于政府投资项目,财政部门或审计部门可能会对工程造价进行审核监督,以确保政府资金的合理使用。财政部门会依据相关的财政法规和政策,对项目的预算、结算进行审查;审计部门则会对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 综上所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以及政府相关部门都可能成为工程造价审定的主体,具体取决于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以及相关的合同约定和法律法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