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工资由谁发放?


在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中,劳务派遣工资的发放主体是有明确法律规定的。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劳务派遣的概念。劳务派遣是一种特殊的用工方式,涉及三方主体,分别是劳务派遣单位(用人单位)、被派遣劳动者和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用工单位使用劳动者的劳动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同时,该法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从这条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劳务派遣工资应由劳务派遣单位发放。这是因为劳务派遣单位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承担着支付工资等用人单位的义务。虽然劳动者是在用工单位工作,但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劳动关系。 不过,用工单位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其中包括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也就是说,除了基本工资由劳务派遣单位发放外,与工作绩效、加班等相关的报酬由用工单位负责。 在实际操作中,也可能存在用工单位直接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的情况,但这并不改变工资发放的法定主体是劳务派遣单位这一事实。如果出现工资发放方面的问题,劳动者首先应向劳务派遣单位主张权利。如果劳务派遣单位不履行义务,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劳务派遣工资一般由劳务派遣单位发放,但用工单位需承担与工作绩效、加班等相关的报酬支付义务。劳动者要清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遇到工资发放问题时,及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