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诈骗造成的财产损失由谁来赔偿?


在2024年,如果遭遇诈骗导致财产损失,赔偿责任主体的确定需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来判断。 首先,最直接的赔偿责任人就是实施诈骗的犯罪分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也就是说,诈骗分子通过诈骗手段获取的财物,必须归还给被害人。这是因为诈骗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犯罪分子不能因为自己的违法行为而获利,被害人的合法财产权益应当得到保护。例如,张三被李四诈骗了10万元,李四通过诈骗获得的这10万元就属于违法所得,在李四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过程中,司法机关会依法追缴这10万元并返还给张三。 其次,如果存在其他与诈骗行为相关联且有过错的主体,也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比如,某些平台或机构如果在管理上存在疏忽或过错,为诈骗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导致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那么这些平台或机构可能需要根据过错程度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虽然这里列举的场所并不完全等同于可能涉及诈骗的网络平台等,但原理是相通的。如果网络平台没有对入驻商家进行严格审核,导致商家实施诈骗行为,平台可能要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果诈骗行为是在单位意志支配下实施的,单位也可能成为赔偿责任主体。不过,单位犯罪需要符合刑法规定的相关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单位犯罪,通常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在赔偿方面,单位也需要用其资产来赔偿被害人的损失。 总之,诈骗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主体主要是诈骗分子,但在特定情况下,其他有过错的主体或单位也可能承担赔偿责任。被害人可以通过刑事诉讼中的追缴退赔程序以及民事诉讼等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