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拨款收入为什么在贷方呢?
我在做财务账的时候,看到财政拨款收入记在了贷方,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这么记录。我对财务和法律方面的知识了解得不多,想知道在法律规定或者财务规范里,财政拨款收入记在贷方是基于什么原因,这样做有什么依据吗?
展开


在会计记账中,我们采用的是复式记账法,其中借贷记账法是最常用的。对于财政拨款收入记在贷方,这涉及到会计科目的性质和记账规则等多方面的知识,也有相关的法规依据。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会计科目性质和借贷记账规则。在借贷记账法下,不同性质的会计科目,其借贷方向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资产类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而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科目,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收入类科目,它的性质与所有者权益类有相似之处,贷方表示收入的增加,借方表示收入的减少或者结转。财政拨款收入属于收入类科目,当单位获得财政拨款时,意味着收入增加,所以要记在贷方。 从法律依据来看,《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相关的政府会计制度,对政府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进行了规范。根据这些规定,政府会计主体应当按照规定设置会计科目和进行账务处理。财政拨款收入作为政府会计主体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其记账方法遵循这些准则的要求。这样规范记账,有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也便于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和审计。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事业单位获得了一笔100万元的财政拨款用于某项科研项目。在记账时,就会借记“银行存款”100万元(因为银行存款属于资产类科目,增加记借方),同时贷记“财政拨款收入”100万元(因为财政拨款收入增加,记在贷方)。当项目结束,将这笔收入进行结转时,就会借记“财政拨款收入”,贷记相关的结转科目。 所以,财政拨款收入记在贷方是符合会计记账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这样做可以清晰、准确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