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诈骗,为何警察不立案?
我遇到了诈骗的情况,给对方转了不少钱,有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觉得证据挺充足的。可去报警后,警察却不给立案,我实在想不明白,这到底是为啥呢?我就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警察不立案的原因有哪些。
展开


在遭遇诈骗时,大家可能会遇到报警后警察不立案的情况,下面为你详细解释其中的缘由。首先,我们得明白立案的概念。立案就是司法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等材料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决定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警察不立案可能有以下几种常见原因。第一,可能是证据不足。比如,你提供的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不能清晰地证明对方存在诈骗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也许对方能给出合理的解释,说明这笔钱是正常的借款或者交易。第二,未达到立案标准。不同类型的诈骗犯罪有不同的立案金额标准。以诈骗罪为例,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一般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如果诈骗金额未达到当地规定的立案标准,警察可能不会立案。第三,不属于管辖范围。刑事案件有严格的管辖规定,如果案件不属于该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他们也不会立案,而是会告知你向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报案。 如果你对警察不立案的决定不服,可以根据上述法律规定申请复议,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具体理由,并重新审查你的报案材料。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