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工资一样,退税却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工资相同但退税不同是较为常见的情况,这主要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我们要了解个人所得税退税的基本原理,退税实际上是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时,计算得出的应退或应补税额。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 其中,专项附加扣除是影响退税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项目。如果两个人工资相同,但一个人有符合条件的专项附加扣除,而另一个人没有,那么有扣除项目的人应纳税所得额会减少,缴纳的税款也会相应减少,汇算时就可能产生更多的退税。比如,小张和小李月工资都是10000元,小张有一个正在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子女,每月可扣除1000元专项附加扣除,而小李没有这项扣除。这样一来,小张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比小李少1000元,缴纳的税款也会更少,退税时可能就会比小李多。 另外,收入构成不同也会导致退税差异。工资薪金只是综合所得的一部分,综合所得还包括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不同类型的收入在预扣预缴时的计算方式不同,可能会造成预缴税款与实际应纳税额之间的差异。例如,小王和小赵工资一样,但小王除了工资还有劳务报酬收入,劳务报酬预扣预缴税率可能较高,在年度汇算时,综合各项收入重新计算后,可能会出现退税情况,且退税金额可能与小赵不同。 还有,扣除项目不同也会产生影响。除了专项附加扣除,还有基本减除费用、五险一金等扣除项目。如果两人在扣除五险一金等方面存在差异,也会导致应纳税所得额不同,进而影响退税金额。比如,小陈和小周工资相同,但小陈的五险一金扣除金额比小周多,那么小陈的应纳税所得额就相对较少,退税可能就会多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