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饰隐瞒罪取保后让来采集信息会被收监吗?


在探讨掩饰隐瞒罪取保后被通知采集信息是否会被收监这个问题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取保候审和收监的概念。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在法院判决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从而暂时不予羁押。而收监是指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关进看守所或者监狱等场所进行羁押。 对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有明确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般情况下,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通知去采集信息,不一定就意味着会被收监。采集信息可能是侦查机关进一步调查案件的常规程序。比如,采集指纹、血液样本、DNA等信息,是为了完善案件的证据链,与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相关。只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取保候审的规定,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等,通常不会被轻易收监。 不过,如果存在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情况,就可能面临被收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此外,如果在采集信息过程中,侦查机关发现了新的犯罪事实,或者发现之前的证据有重大变化,足以影响案件的定性和量刑,也可能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收监。 所以,掩饰隐瞒罪取保后被通知采集信息不一定会被收监,但要严格遵守取保候审的规定,并积极配合侦查机关的工作。如果对相关法律程序和自身情况存在疑问,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律师,以获得准确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