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纠纷造成轻伤会被逮捕吗?


在探讨民事纠纷造成轻伤是否会被逮捕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轻伤在法律上的界定。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轻微伤害的损伤。在民事纠纷中,如果造成他人轻伤,这就不仅仅是简单的民事问题了,可能会涉及到刑事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也就是说,如果在民事纠纷中,一方故意伤害另一方,导致其达到轻伤的程度,那么实施伤害行为的一方就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然而,是否会被逮捕并不是仅仅取决于造成了轻伤这一结果。逮捕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在实际情况中,如果造成轻伤的一方,能够积极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取得受害人的谅解,并且不存在上述规定中的社会危险性,那么司法机关有可能不采取逮捕措施,而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相对宽松的强制措施。相反,如果造成轻伤的一方态度恶劣,不积极赔偿,甚至有毁灭证据、威胁受害人等行为,那么就很有可能被逮捕。 综上所述,民事纠纷造成轻伤有可能会被逮捕,但具体是否逮捕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社会危险性等。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