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被取保候审后会被判刑吗?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和“取保候审”这两个概念。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而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被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不会被判刑。取保候审只是一种较为宽松的强制措施,它并不代表案件的终结。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可能是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比如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较小、证据收集需要一定时间等。 最终是否会被判刑,要依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经过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确实构成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并且符合该罪的构成要件,那么法院就会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判决。 例如,如果犯罪嫌疑人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数额较小,犯罪情节轻微,并且在取保候审期间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有悔罪表现等,法院在量刑时可能会从轻处罚,甚至有可能判处缓刑。但如果犯罪嫌疑人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数额巨大,犯罪情节严重,即使被取保候审,最终也很可能会被判处实刑。 所以,被取保候审后仍然存在被判刑的可能性。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争取从轻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