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判决书会给家属吗?


在探讨刑事判决书是否会给家属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并结合具体情况来分析。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刑事判决书。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对刑事案件审理终结,根据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依法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书面决定。它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文书,代表着法律对犯罪行为的判定和处理结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从这条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法律明确要求将刑事判决书送达当事人、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辩护人以及诉讼代理人,但并没有明确提及必须送达家属。这里的当事人,指的是案件中的被告人等直接参与诉讼的主体。 不过,在实际情况中,如果被告人是未成年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一条规定,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在这种情况下,刑事判决书通常会送达给作为法定代理人的家属。 另外,如果成年被告人的家属是其辩护人,那么依据法律规定,作为辩护人的家属是会收到判决书的。但如果家属既不是法定代理人也不是辩护人,法院一般不会主动将判决书送达给家属。不过家属可以通过与被告人或其辩护人沟通来了解判决内容。 综上所述,刑事判决书一般不会直接送达给非法定代理人、非辩护人的家属,但在被告人为未成年人或者家属为辩护人的特定情况下,家属是会收到判决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