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跑了会被通缉吗?


在探讨债务人跑了是否会被通缉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通缉的概念。通缉是指公安机关对在逃的犯罪分子通令缉拿归案的一种侦查措施。它主要针对的是那些涉嫌犯罪且在逃的人员。 一般情况下,债务纠纷属于民事纠纷范畴。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引起的纠纷,比如借贷关系中,债务人到期未还款就属于典型的民事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债权债务关系受法律保护,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在这种单纯的民事债务纠纷里,即使债务人跑了,也不会被通缉,因为这并不构成刑事犯罪。 然而,如果债务人在债务关系中存在诈骗等犯罪行为,性质就会发生改变。例如,债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债权人的钱财,然后逃跑,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诈骗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旦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公安机关就会立案侦查,对犯罪嫌疑人采取通缉措施。 如果遇到债务人跑了的情况,债权人首先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尝试解决。如果这些方法都行不通,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获得生效的法律文书后,如果债务人仍然不履行还款义务,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查询、冻结、划拨债务人的财产,甚至可以对其采取限制出境、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措施。 总之,债务人跑了是否会被通缉,关键在于债务纠纷是否涉及刑事犯罪。对于普通的民事债务纠纷,债权人应通过合法的民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