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后是否会上征信?
我有个债务纠纷案件进入执行阶段了,我很担心这会影响我的个人信用。我不太清楚执行之后到底会不会上征信,要是上了征信,以后贷款、出行啥的可能都会受影响,所以想了解一下法律上对于这方面是怎么规定的。
展开


在法律上,执行后是否会上征信需要分情况来看。首先,我们要明白“执行”指的是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一般来说,如果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但被执行人积极配合执行,按照法院的要求及时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那么通常是不会上征信的。比如,在借款纠纷执行案件中,被告在法院执行通知下达后,主动将欠款本息足额偿还给原告,这种情况下就不会对其征信产生不良影响。 然而,如果被执行人存在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财产情况、违反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令等拒不执行行为,人民法院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的规定,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一旦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就会上传到征信系统,进而影响个人征信。比如,明明有财产却拒不还款,还进行高消费,像乘坐飞机头等舱、入住星级酒店等,这种行为就可能导致被列入失信名单上征信。 所以,执行后是否上征信关键取决于被执行人是否积极履行义务。积极履行,就可以避免不良征信记录;拒不履行,就可能面临上征信的后果。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