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逾期被起诉后撤诉了会有记录吗?


在探讨房贷逾期被起诉后撤诉是否有记录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从不同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诉讼记录。诉讼记录就是在法院进行诉讼活动时所产生的相关信息记载。 从司法系统的角度来看,即便银行撤诉了,法院系统里还是会留下相关的诉讼记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受理的案件,不论最终的处理结果是判决、调解还是撤诉,都会进行登记和归档。这意味着,当有人通过合法程序去查询案件档案时,能够查到这起曾经起诉又撤诉的案件。不过,这个诉讼记录通常是供司法机关内部使用,用于案件的统计和管理等工作。一般情况下,普通的个人或者机构是无法随意查询到这个记录的。 从征信系统方面来说,房贷逾期本身就可能会被记录到个人征信报告中。如果因为房贷逾期被银行起诉,这说明逾期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了。即便银行后来撤诉,逾期记录还是会在征信报告里存在。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所以,在这5年时间内,这个逾期记录会一直影响个人的信用状况,比如在申请新的贷款、信用卡等金融业务时,金融机构会查看征信报告,发现这个逾期记录后可能会对申请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产生担忧,从而影响审批结果。 另外,在金融机构内部系统里也可能会有相关记录。银行在处理房贷逾期起诉的过程中,会将整个事件的情况记录在自己的系统中。当你再次向该银行申请其他金融服务时,银行可能会参考这个记录来评估你的风险。虽然银行撤诉了,但他们仍然会认为你曾经有过房贷逾期的不良行为,可能会对你的申请持谨慎态度。 综上所述,房贷逾期被起诉后撤诉,法院系统、征信系统以及金融机构内部系统都可能存在相关记录。并且这些记录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个人产生影响,特别是征信记录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个人的金融活动。因此,按时偿还房贷是非常重要的,避免出现逾期情况,以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