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报警后会马上抓人吗?


在诈骗案件报警后,通常不会马上抓人。下面为您详细解释其中的法律原因和流程。 首先,从法律概念上来说,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而警察抓人需要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当您报警称遭遇诈骗后,警方首先会进行受案登记。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六十九条,公安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都应当立即接受,问明情况,并制作笔录,经核对无误后,由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投案人签名、捺指印。必要时,应当对接受过程录音录像。 接下来,警方会对案件进行初步审查。这个阶段主要是判断是否有犯罪事实发生,以及是否属于自己管辖。如果经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八条对此有明确规定。只有在立案之后,警方才会开展进一步的侦查工作。 在侦查过程中,警方需要收集证据,确定犯罪嫌疑人。抓人的前提是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并且符合法定的拘留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所以,在诈骗报警后,警方要经过受案、审查、立案、侦查等一系列程序,有充分证据且符合拘留条件时才会抓人,不会马上抓人。这一系列程序是为了确保执法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避免错误抓人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