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工伤劳动仲裁时效是多久?

我之前在工作的时候受了工伤,一直忙着治疗也没顾得上处理赔偿的事。现在想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赔偿问题,但不知道有没有过时间限制。想问下工伤劳动仲裁时效是怎么规定的,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超过时效会有什么后果呢?
展开 view-more
  • #工伤仲裁时效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工伤劳动仲裁时效是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下面将详细为您解释相关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劳动仲裁时效的概念。劳动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了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权利实现的权利。简单来说,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您没有去申请劳动仲裁,那么可能就无法通过仲裁来解决您的工伤赔偿问题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对于工伤案件而言,一般是从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开始计算。 不过,这个时效并不是绝对不变的。该条法律还规定了时效的中断和中止情形。时效中断是指在仲裁时效期间内,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例如,您在工伤发生后向用人单位提出了赔偿要求,那么仲裁时效就会从用人单位拒绝赔偿或者您知道其拒绝赔偿的那一刻起重新开始计算一年。 时效中止则是指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比如,您因为突发重大疾病住院治疗,无法在规定时间内申请仲裁,那么在您病愈后,仲裁时效会接着之前的时间继续计算。 如果超过了工伤劳动仲裁时效,劳动者仍然可以申请仲裁,但如果对方当事人以超过仲裁时效为由进行抗辩,且仲裁机构查证属实,那么仲裁机构可能会驳回劳动者的仲裁请求。这意味着劳动者可能无法通过仲裁程序来获得相应的赔偿。不过,即使仲裁请求被驳回,劳动者仍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法院同样会审查仲裁时效问题,如果确实超过时效且无正当理由,法院也可能不会支持劳动者的诉求。 因此,劳动者在发生工伤后,应当及时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规定的时效期间内积极主张自己的权益,以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