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后回单位上班就不赔偿了吗?


在讨论工伤后回单位上班是否还能获得赔偿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工伤赔偿的概念。工伤赔偿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工作受了伤,国家和单位要给劳动者相应的补偿。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这意味着,不管职工工伤后是否回单位上班,都有权利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比如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所以,从工伤医疗待遇这方面来看,回单位上班并不影响赔偿的获取。 此外,职工因工伤被鉴定为不同伤残等级的,还能享受相应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这些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对职工因工伤导致身体伤残的一种补偿,与职工是否回单位上班无关。 然而,如果职工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还可能获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其中,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但如果职工选择回单位上班,继续保持劳动关系,那么在这个时候就暂时不会获得这两项赔偿。不过,当以后劳动关系解除时,职工依然有权利获得相应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综上所述,工伤后回单位上班并不意味着就不赔偿了。职工依然可以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赔偿。只是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获取与劳动关系的解除有关。职工应该了解自己的权益,在发生工伤后,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以确保自己能依法获得应有的赔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