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用对象的区别
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罪犯。例如,张三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就有可能适用假释。而监外执行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比如,李四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若符合监外执行的法定情形,就可申请监外执行。
相关法律条文:《刑法》第八十一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法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二、适用条件的区别
假释要求犯罪分子执行了一定刑期,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已不致再危害社会。例如,王五在监狱服刑期间,积极参加劳动改造,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多次获得表扬,且经评估不再具有社会危险性,就可能符合假释条件。
监外执行则是因法定特殊情况不宜在监内执行。比如,罪犯赵六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这种情况下可申请监外执行。
三、收监条件的区别
假释只有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生法定情形,才能撤销假释并收监。比如,被假释的孙七在假释考验期内又犯新罪,或者发现其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等,就会被撤销假释,重新收监。
监外执行在监外执行的法定条件消失,且刑期未满的情况收监执行。例如,之前因怀孕而监外执行的罪犯,在分娩后身体恢复正常,且刑期还未届满,就需要收监继续执行剩余刑期。
四、期间计算的区别
假释犯若被撤销假释,其假释期间不能计入原判执行的刑期之内。例如,周八被假释后,在假释考验期内违反规定被撤销假释,那么他之前的假释期间就不算在原判的服刑时间里,需要继续服刑。
监外执行的期间,无论是否收监执行,都计入原判执行的刑期。例如,吴某监外执行了6个月,之后收监执行剩余刑期,这6个月是算在他总的服刑时间里的。
法律建议
对于罪犯及其家属而言,如果符合假释或监外执行的条件,应积极向相关司法机关提出申请,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在假释或监外执行期间,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避免因违反规定而导致不利的法律后果。对于社会公众来说,要正确认识假释和监外执行的区别,不要对二者产生混淆,理解司法机关的执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