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在承诺期限承诺该怎么办?
我之前和别人谈业务,对方给出了一个承诺期限让我答复。但因为一些突发情况,我没能在这个期限内做出承诺。现在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是承诺就无效了,还是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呢?
展开


在商业交易和合同订立过程中,承诺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当要约人规定了承诺期限时,受要约人需要在该期限内作出承诺,合同才可能有效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八十六条规定,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或者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不能及时到达要约人的,为新要约;但是,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除外。这意味着,如果受要约人未在承诺期限内作出承诺,一般情况下,这个承诺会被视为一个新的要约。举例来说,甲向乙发出一个购买货物的要约,要求乙在10天内答复。如果乙在第15天才作出承诺,那么乙的这个承诺就不再是对甲要约的回应,而是乙向甲发出了一个新的购买或交易意向。 不过,也存在例外情况。如果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仍然有效,那么即使承诺超出了期限,合同依然可以成立。还是以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甲在乙第15天作出承诺后,马上通知乙,同意接受乙的这个承诺,那么双方的合同就可以成立。 另外,《民法典》第四百八十七条规定,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是因其他原因致使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外,该承诺有效。也就是说,如果受要约人在期限内发出了承诺,只是由于一些不可预见的外部因素导致承诺延迟到达,在要约人没有及时表示不接受的情况下,承诺仍然是有效的。比如,乙在第8天就发出了承诺,但由于快递延误等原因,甲在第12天才收到。只要甲没有马上通知乙不接受这个承诺,那么这个承诺就是有效的。 当遇到未在承诺期限承诺的情况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判断承诺的效力以及合同是否成立。双方也可以通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