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未按时付工资职工是否有权解除合同

  • #工资拖欠
  • #解除合同
  • #劳动权益
  • #劳动仲裁
  • #法律维权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法律公园特别推荐律师
立即咨询
导读: 在劳动关系中,工资按时发放至关重要。本文围绕用人单位未按时付工资职工是否有权解除合同展开,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实际案例进行剖析,并给出实用法律建议,助您明晰自身权益。

在劳动法律关系中,用人单位按时足额支付工资是其应尽的基本义务。当用人单位未按时付工资时,职工是有权解除劳动合同的。以下将从法律条文、实际案例以及法律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相关法律条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等等。其中,“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明确赋予了职工在用人单位未按时付工资的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小张在某公司工作,劳动合同约定每月15日发放工资。然而,从2023年5月开始,公司经常无故拖延发放工资,有时甚至拖延一个月以上。小张多次与公司沟通,要求按时发放工资,但公司始终未能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小张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以及经济补偿。

公司认为小张的离职过于突然,给公司的工作安排带来了不便,拒绝支付经济补偿。小张遂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经审理认为,公司未按时足额支付小张的工资,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小张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且公司应当支付拖欠的工资以及相应的经济补偿。最终,仲裁委员会裁决支持了小张的请求。

法律建议

  1. 保留证据:职工在遇到用人单位未按时付工资的情况时,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工资条、银行工资发放记录、与用人单位沟通催讨工资的聊天记录、邮件等。这些证据将在后续的维权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2. 与用人单位协商:职工可以先尝试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要求其按时支付工资,并明确告知用人单位其行为已经违反了法律规定,职工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通过友好协商解决问题,既能维护职工的权益,也有利于保持与用人单位的良好关系。
  3. 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如果协商无果,职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时,要注意提交充分的证据,以支持自己的主张。同时,要注意仲裁和诉讼的时效问题,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总之,用人单位未按时付工资,职工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以及相应的经济补偿。职工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要注意保留证据,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

查看更多view-more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laywer-tag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法律公园特别推荐律师
立即咨询
qr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