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拒不执行裁定罪不属于行政处罚
拒不执行裁定罪并非行政处罚,而是刑事处罚。刑事处罚是违反刑法,应当受到的刑法制裁,简称刑罚。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相关法律条文规定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明确规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 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从这一规定可以清晰看出,拒不执行裁定罪是由刑法来规制的犯罪行为,其对应的处罚是刑事处罚。
三、实际案例说明
例如,在某民事纠纷案件中,法院判决被告向原告支付一定金额的赔偿款。被告有足够的财产和能力履行该裁定,但却故意转移财产,拒绝执行法院的裁定。经过一段时间后,法院查明被告的行为,认定其构成拒不执行裁定罪。最终,被告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在这个案例中,被告的行为已经超出了一般的民事违法行为范畴,其故意抗拒法院裁定的执行,严重影响了司法秩序和法律权威,所以受到了刑事处罚,而不是行政处罚。
四、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区别
行政处罚通常是针对较为轻微的违法行为,比如一些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常见的行政处罚形式包括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例如,对于一些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交通管理部门可能会给予罚款、扣分等行政处罚。而刑事处罚则是针对犯罪行为,其处罚力度更为严厉,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附加刑。拒不执行裁定罪作为一种犯罪行为,只有在行为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且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时,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这与行政处罚所针对的行为性质和严重程度是不同的。
五、实用法律建议
- 对于当事人来说,如果收到了法院的裁定,应当认真对待并积极履行裁定所确定的义务。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试图逃避执行,否则一旦构成拒不执行裁定罪,将面临严重的刑事处罚。
- 若当事人确实存在执行困难,应当及时与法院沟通,说明情况,寻求合法合理的解决方案。例如,可以申请分期履行或者延期履行等。
- 对于普通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了解拒不执行裁定罪的相关法律规定,自觉遵守法律,维护司法权威。
- 一旦发现身边存在拒不执行裁定的行为,应当及时向法院或者相关部门举报,共同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总之,拒不执行裁定罪是刑事处罚,不是行政处罚。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这一罪名,遵守法律规定,积极履行法律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