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公司对外担保抵押的规定有哪些?


公司对外担保抵押是指公司以自身资产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当被担保人无法履行债务时,公司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2024年,公司对外担保抵押主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首先,从《公司法》的角度来看,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这意味着公司不能随意对外进行担保抵押,必须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决策程序进行。例如,如果公司章程规定对外担保需要股东会决议通过,那么公司就不能仅由董事会决定对外担保事项。如果公司违反了这一程序性规定,担保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 其次,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公司作为担保人,在提供担保时,需要明确担保的方式,主要有保证、抵押、质押等。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质押则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或权利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或权利作为债权的担保。不同的担保方式,公司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也有所不同。 再者,在公司对外担保抵押的效力问题上,如果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超越权限订立担保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外,该代表行为有效,订立的合同对公司发生效力。这就要求相对人在接受公司担保时,要尽到合理的审查义务,查看公司的章程、相关决议等文件,以确定担保行为是否符合公司的规定。 此外,关于担保抵押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担保财产和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这明确了公司在承担担保责任时的具体范围。 最后,当公司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也就是说,如果公司因为担保而替债务人偿还了债务,公司可以向债务人要求偿还这部分款项。 总之,公司在进行对外担保抵押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