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合同生效的条件有哪些,哪种情形下无效?


在2024年,合同生效和无效的判定依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下面为您详细解释合同生效的条件以及合同无效的情形。 首先,合同生效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意味着签订合同的人要能够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比如,成年人在精神正常的情况下,通常就具备签订合同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可能就需要法定代理人来帮忙签订合同。《民法典》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二,意思表示真实。也就是说,签订合同是当事人自愿的,没有受到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的影响。比如,有人拿枪逼着你签合同,这显然就不是你真实的意愿,这种合同是有问题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不能干违法犯罪的事情,也不能违背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比如,签订一个买卖毒品的合同,那肯定是无效的,因为这严重违反了法律规定。 接下来,我们说说合同无效的情形。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比如,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签订的合同就是无效的。 还有,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简单来说,就是双方其实都不想按照合同的内容来做,只是表面上签了合同,这种合同也是无效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另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比如,两个人为了损害第三人的利益而签订合同,这种合同就是无效的。 总之,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确保合同符合生效条件,避免出现无效的情形,这样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对合同的效力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