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是怎么规定的?


在2024年,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在我国法律中有明确规定,遵循一定的流程能够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下面为您详细介绍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及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是要约和承诺阶段。要约指的是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一方向对方提出订立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用人单位通常会通过发布招聘信息、面试等方式,向求职者表达希望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意愿,这就是一种要约行为。而劳动者在了解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劳动报酬等信息后,向用人单位表示愿意签订劳动合同,这就是承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条规定,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内容具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第四百七十九条规定,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劳动合同的订立同样适用这些关于要约和承诺的基本规则。 其次是双方协商。在双方就订立劳动合同达成初步意向后,需要对劳动合同的具体条款进行协商。这些条款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双方应当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对这些条款进行充分沟通,确保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得到明确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这就要求双方在协商过程中必须遵循这些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规定,不得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劳动合同。 然后是签订书面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劳动合同应当具备法律规定的必备条款,如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双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符合双方的约定和法律规定。 最后是合同的生效。一般情况下,劳动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之日起生效。如果双方对劳动合同的生效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劳动合同生效后,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总之,2024年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双方在订立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劳动合同的订立合法、公平、有效。如果在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遇到问题,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