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泄露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泄露个人信息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对应的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下面为您详细介绍2024年该罪的立案标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公民个人信息。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达到立案标准: 其一,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例如,有人出售他人的行踪轨迹,而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了绑架、抢劫等犯罪行为,这种情况下就达到了立案标准。 其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比如,明知对方购买个人信息是为了实施诈骗,仍然向其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就符合立案条件。 其三,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这里明确规定了对于特定敏感信息的数量标准,只要达到五十条以上就构成犯罪。 其四,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这些信息虽然敏感度稍低,但数量达到五百条以上也会被立案追诉。 其五,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即除了前面提到的特定敏感信息和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信息之外的其他个人信息,达到五千条以上也属于“情节严重”。 其六,数量未达到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比如,行踪轨迹信息有三十条,住宿信息有三百条,虽然分别未达到各自的标准,但按照比例合计达到了相应标准,同样要立案。 其七,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如果通过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获利五千元以上,就达到了立案的经济标准。 其八,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数量或者数额达到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标准一半以上的。例如,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获得的个人信息,出售数量达到二百五十条(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或者违法所得达到二千五百元,就会被立案。 其九,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有过相关违法犯罪记录后再次实施该行为的,也会被立案追诉。 其十,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这是一个兜底条款,司法实践中,法院会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综合判断是否达到“情节严重”。 总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标准涵盖了信息数量、违法所得、造成后果以及行为人的过往违法记录等多个方面。公民的个人信息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任何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都可能面临刑事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