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公安机关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在2024年,公安机关对于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有着明确的规定。 首先,从法律条文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会达到公安机关的立案标准呢?根据相关的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以下几种情形通常会被认定符合立案条件。 其一,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采取财产保全或者行为保全措施的。比如,有人为了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捏造虚假的债务关系并提起诉讼,同时申请对对方的财产进行保全。这种行为不仅干扰了正常的司法程序,还可能给对方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失。 其二,致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干扰正常司法活动的。虚假诉讼会占用司法资源,使得真正需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的案件得不到及时处理。如果当事人故意编造虚假事实,让法院开庭审理,就会对司法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 其三,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裁判文书、制作财产分配方案,或者立案执行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的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的。这种情况下,虚假诉讼的结果已经对司法裁判的权威性和公正性造成了损害,严重影响了司法的公信力。 其四,多次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多次实施虚假诉讼行为,表明行为人主观恶性较大,对司法秩序的破坏更为严重,因此也会被认定为符合立案标准。 其五,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数额较大的。虚假诉讼往往伴随着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债务的目的,如果数额达到一定标准,就会构成犯罪。这里的数额较大,具体标准会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所差异。 其六,致使他人债权无法实现,数额较大的。比如,通过虚假诉讼将债务人的财产转移,导致真正的债权人的债权无法实现,当数额较大时,也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围绕妨害司法秩序和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这两个核心方面。公安机关在判断是否立案时,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依据法律规定进行严格审查。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守法律,不得进行虚假诉讼行为,否则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