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夫妻之间扶养诉讼程序该怎么走?


夫妻之间的扶养是指夫妻在生活上相互供养和扶助的法律责任。当一方需要扶养,而另一方拒绝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权通过诉讼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以下是2024年夫妻之间扶养诉讼程序的具体步骤: 首先是起诉阶段。需要扶养的一方作为原告,要准备好起诉状。起诉状中要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明确诉讼请求,也就是要求对方支付扶养费的具体金额和支付方式等;还要阐述事实与理由,说明自己为什么需要对方扶养,比如因为生病、失业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而对方却不履行扶养义务。同时,要收集相关的证据,例如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收入证明、生活费用支出凭证等,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准备好这些材料后,将起诉状和证据提交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一般来说,是向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起诉,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然后是受理阶段。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和相关材料后,会进行审查。如果符合起诉条件,法院会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如果不符合起诉条件,法院会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接下来是审理前的准备阶段。法院会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提出答辩状的,法院会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法院审理。同时,法院会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并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此外,法院还会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等工作。 再就是开庭审理阶段。法院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开庭审理,包括宣布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当事人最后陈述等环节。在法庭调查阶段,双方当事人要对自己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在法庭辩论阶段,双方可以就案件的事实、法律适用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最后,当事人进行最后陈述,表达自己的最终诉求。 最后是判决阶段。法院会根据庭审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判决。如果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九条规定,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需要扶养的一方,在另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有要求其给付扶养费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判决等各个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