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减免税额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我是一家小规模企业的会计,不太清楚小规模减免税额在会计上该如何做分录。我们企业最近有一些业务享受到了减免税额的政策,不知道对应的会计分录该怎么写,怕写错影响财务数据,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小规模减免税额的相关概念。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减免税额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税法规定对纳税人应纳税额的部分或全部免予征收。 根据相关会计准则和税务规定,小规模减免税额的会计分录通常按照以下步骤处理。当企业确认销售收入时,按照正常的销售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假设企业销售商品取得含税收入,不含税销售额为A,增值税征收率为3%(假设),则会计分录为:借:应收账款等(A×(1 + 3%));贷:主营业务收入A;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A×3%)。 当满足减免税额条件时,减免的税额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6〕22 号),对于当期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应借记“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科目,贷记损益类相关科目。一般情况下,我们贷记“营业外收入”或者“其他收益”科目。如果贷记“营业外收入”,会计分录为: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A×3%);贷:营业外收入(A×3%)。如果贷记“其他收益”,分录则是: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A×3%);贷:其他收益(A×3%)。 “其他收益”是一个新的会计科目,专门用于核算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但不宜确认收入或冲减成本费用的政府补助等。“营业外收入”核算的是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通常来说,小规模减免税额更符合“其他收益”的核算范围,但具体使用哪个科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会计核算习惯和相关规定来确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