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产自销的农产品会计该如何做账?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些基本概念。对于自产自销的农产品会计做账,就是要把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过程中的各项经济业务,用会计的方法记录下来。这能帮助企业清楚地了解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 在采购环节,当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用于农产品生产的物资时,这些支出属于农业生产成本。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外购的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所以,采购这些物资时,会计分录一般为: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贷记“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等科目。这里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就好比是一个储存成本的“仓库”,把采购物资的花费先放进去。 当农产品收获时,意味着之前投入的成本要进行结转。按照会计准则,收获的农产品成本从“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转入“农产品”科目。分录为:借记“农产品”,贷记“消耗性生物资产”。这一步就像是把“仓库”里的成本转移到了收获的农产品上。 在销售环节,当农产品销售出去后,要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等,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同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农产品”。这样,就把销售农产品的收入和对应的成本都记录清楚了。 另外,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还可能会发生一些人工费用、设备折旧等支出。这些费用也应计入农业生产成本。比如支付工人工资时,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设备折旧时,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贷记“累计折旧”。 总之,自产自销农产品的会计做账需要按照会计准则,准确记录生产、收获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经济业务,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