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企业对亏损合同的会计处理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我经营着一家企业,最近遇到了亏损合同的情况。对于这种亏损合同该怎么进行会计处理,我完全没头绪。想了解下企业在对亏损合同做会计处理时,需要遵循哪些原则,这些原则又是依据什么来制定的。
展开 view-more
  • #亏损合同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亏损合同是一个可能面临的问题。那么,企业对亏损合同的会计处理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亏损合同的概念。亏损合同是指履行合同义务不可避免会发生的成本超过预期经济利益的合同。这里所说的成本,是指履行合同的成本与未能履行合同而发生的补偿或处罚两者之中的较低者。 对于亏损合同的会计处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确认预计负债原则。当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时,合同存在标的资产的,应当对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按规定确认减值损失,如预计亏损超过该减值损失,应将超过部分确认为预计负债;合同不存在标的资产的,亏损合同相关义务满足规定条件时,应当确认预计负债。这一原则的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第 13 号——或有事项》。该准则规定,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比如,企业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导致履行合同的成本大幅增加,超过了预期的收入,此时就满足了确认预计负债的条件。 二是计量原则。预计负债的计量应当反映退出该合同的最低净成本,即履行该合同的成本与未能履行该合同而发生的补偿或处罚两者之中的较低者。例如,如果企业不履行合同需要支付违约金 10 万元,而履行合同需要发生成本 12 万元,那么预计负债应按照 10 万元来计量。 三是后续计量原则。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有确凿证据表明该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的,应当按照当前最佳估计数对该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如果后续情况发生变化,导致履行合同的成本降低或者不履行合同的处罚减少等,就需要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相应的调整。 总之,企业在对亏损合同进行会计处理时,要严格遵循上述原则,依据相关会计准则进行准确的核算和处理,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