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型企业的做账流程是怎样的?


生产型企业的做账流程,是一系列严谨且规范的财务操作,它有助于企业准确记录经济活动、核算成本和利润。下面我们按照不同的阶段详细介绍。 首先是采购环节。当企业采购原材料时,会涉及到原材料的入账和应付账款的确认。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采购成本一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例如企业采购一批原材料,价款10万元,增值税1.3万元,运输费0.5万元,那么原材料的入账价值就是10 + 0.5 = 10.5万元,而增值税可以作为进项税额抵扣。会计分录为:借:原材料 10.5万,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万,贷:应付账款 11.8万。 接着是生产环节。在生产过程中,会发生各种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直接材料就是从原材料仓库领用的用于生产产品的材料;直接人工是生产工人的工资;制造费用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比如车间水电费、设备折旧费等。根据会计准则,这些成本都要归集到生产成本中。当领用原材料时,借:生产成本 - 直接材料,贷:原材料;计提生产工人工资时,借:生产成本 - 直接人工,贷:应付职工薪酬;归集制造费用时,借:制造费用,贷:银行存款等,期末再将制造费用分配到生产成本中,借:生产成本 - 制造费用,贷:制造费用。 然后是产品完工入库。当产品生产完成后,要将生产成本结转到库存商品。这意味着产品从生产阶段进入到了待销售阶段。分录为: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 最后是销售环节。销售产品时,一方面要确认收入,另一方面要结转成本。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假设销售一批产品,售价20万元,增值税2.6万元,款项已收到。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22.6万,贷:主营业务收入 20万,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6万。同时,要结转销售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 此外,企业还需要进行期末的账务处理,比如计提折旧、摊销费用、核算利润等,然后编制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以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