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外支出的会计规定有哪些?
我在经营一家小公司,最近遇到了一些营业外支出的情况,比如捐赠支出、固定资产盘亏等。我不太清楚这些营业外支出在会计处理上有什么规定,该如何记账、入账标准是什么,也不知道相关的法规依据。希望能了解一下营业外支出完整的会计规定。
展开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下面为您详细介绍营业外支出的会计规定。 首先,明确营业外支出的核算内容。营业外支出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比如,企业因自然灾害导致固定资产毁损,这种与日常经营活动无关的损失就属于营业外支出;企业向慈善机构进行捐赠,这部分支出也计入营业外支出。 在会计处理方面,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设置“营业外支出”科目来核算营业外支出的发生及结转情况。该科目可按支出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当发生营业外支出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库存现金”等科目。例如,企业固定资产盘亏,经批准后进行账务处理时,应借记“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 期末,应将“营业外支出”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将营业外支出反映到企业的利润表中,从而准确计算企业的净利润。 在税务处理上,营业外支出的税前扣除需要遵循相关税法规定。一般来说,符合条件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而像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等营业外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企业在进行营业外支出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时,要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规定执行,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同时,要保存好相关的凭证和资料,以备税务机关检查。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