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二审法院判决撤销有哪些情形?
我打了一场行政诉讼官司,一审结果我不满意就上诉了。现在想了解下,在二审的时候,法院判决撤销的情形都有哪些呀?心里有个底,看看自己的案子有没有符合的情况。
展开


在行政诉讼中,二审法院判决撤销是一项重要的裁判结果。下面为你详细介绍二审法院判决撤销的相关情形。 首先,当一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时,二审法院可能会判决撤销。这里所说的认定事实错误,就是一审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对案件事实的判断出现了偏差。比如,把甲事实当成了乙事实,或者对关键事实的认定不准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这表明,如果一审在事实认定上存在严重问题,二审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撤销原判。 其次,一审适用法律、法规错误,二审法院也会判决撤销。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指的是,一审法院在判决时用错了法律条文或者法律规定。每个案件都有对应的法律适用,如果用错了,判决结果就可能不公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也就是说,只要存在法律适用错误的情况,二审法院有权根据实际情况撤销一审判决。 另外,一审违反法定程序且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二审法院同样会撤销原判。法定程序是保证案件公正审理的重要保障,例如,该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或者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送达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所以,当一审违反法定程序并且可能对案件判决产生影响时,二审法院会采取撤销原判的措施。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