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地域管辖范围有哪些?
我准备提起行政诉讼,但是不太清楚行政诉讼在地域方面的管辖范围是怎样规定的。比如我应该去哪个地方的法院起诉,是被告所在地,还是事情发生地,还是有其他规定呢?希望能了解一下具体的范围和相关规则。
展开


行政诉讼地域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它明确了当事人应该向哪个地方的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一般地域管辖遵循“原告就被告”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八条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这意味着,如果一个行政行为是由某个地方的行政机关作出的,当事人通常要向该行政机关所在地的法院起诉。例如,张三对A市B区的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他一般应向A市B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该案件经过了复议,而复议机关是A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那么张三既可以向A市B区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向A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所在地的法院起诉。 特殊地域管辖有以下几种情况。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这是因为不动产具有不可移动性,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便于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等工作。比如,李四对某房屋征收决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该房屋位于C市D区,那么李四就应向C市D区人民法院起诉。 另外,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这里的“原告所在地”包括原告的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例如,王五在E市F区被当地公安机关采取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王五户籍在G市H区,经常居住地在I市J区,那么王五既可以向E市F区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向G市H区或者I市J区人民法院起诉。 了解行政诉讼地域管辖范围,对于当事人正确选择起诉法院、顺利进行行政诉讼至关重要。当事人在提起行政诉讼时,应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按照法律规定准确确定有管辖权的法院。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