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首诉造假店时商誉受损该如何计算损失?


在商业活动中,商誉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它代表着企业的商业信誉和声誉,能为企业带来潜在的经济利益。当企业的商誉受到损害时,比如阿里起诉造假店这种情况,计算损失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 从法律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因不正当竞争行为受到损害的经营者的赔偿数额,按照其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经营者恶意实施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经营者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对于商誉受损损失的计算,首先可以考虑被侵权方因商誉受损所遭受的实际损失。这可能包括因消费者信任度下降导致的销售额减少、市场份额降低等。例如,原本稳定的客户因为造假店的存在而转向其他品牌,导致被侵权企业的订单量明显下滑,这种订单量的减少所带来的利润损失就可以作为实际损失的一部分。 如果实际损失难以计算,那么可以考虑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这需要调查造假店通过仿冒行为所获得的销售额、利润等情况。比如,造假店通过销售仿冒产品获得了一定的收入,扣除其成本后所剩余的利润,就可以视为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以此作为赔偿的参考依据。 此外,还需要考虑被侵权方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这包括调查取证的费用、律师费、诉讼费等。这些费用都是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产生的必要支出,也应当由侵权方承担。 在实际操作中,计算商誉受损的损失可能会比较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可能需要专业的评估机构对企业的商誉价值进行评估,以确定合理的损失赔偿数额。同时,在诉讼过程中,双方可能会对损失的计算方式和数额存在争议,这就需要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裁决。总之,企业在遇到商誉受损的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措施,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