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纠纷解决方式是怎样的?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是一种独特且有效的纠纷解决方式。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它。 首先,我们分别了解一下仲裁和调解的概念。仲裁是指双方当事人根据事先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简单来说,就像是双方找了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裁判”,由这个“裁判”来对纠纷作出评判。而调解则是在第三方的主持下,通过说服、劝导等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解决纠纷。调解更像是一个和事佬,在中间调和双方的矛盾。 当仲裁与调解相结合时,通常是在仲裁的过程中引入调解程序。比如在仲裁庭组成后,仲裁员可以先尝试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在调解过程中,仲裁员会充分听取双方的意见和诉求,分析纠纷的焦点和关键问题,然后通过沟通、协商等方式,引导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如果调解成功,双方可以签订和解协议,仲裁程序也就可以终止了。这种方式既利用了仲裁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又发挥了调解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并没有明确禁止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方式。并且在实际的仲裁实践中,很多仲裁机构都制定了相关的仲裁调解规则。例如,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就规定,仲裁庭可以按照其认为适当的方式进行调解。这为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纠纷解决方式提供了一定的法律支持和实践依据。 与单纯的仲裁相比,仲裁与调解相结合更加注重当事人的意愿和合作,能够更好地维护双方的关系。在仲裁中,裁决结果往往是一方胜诉一方败诉,可能会导致双方关系的进一步恶化。而通过调解达成的和解协议,是双方自愿协商的结果,更容易得到双方的遵守和执行。与单纯的调解相比,仲裁与调解相结合有仲裁程序作为保障。如果调解不成功,仲裁庭可以继续进行仲裁程序,作出仲裁裁决,保证纠纷能够得到最终的解决。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纠纷解决方式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纠纷,特别是那些当事人之间有一定合作关系,希望在解决纠纷的同时保持良好合作的情况。例如,在商业合同纠纷中,双方可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既解决当前的纠纷,又不影响未来的合作。此外,对于一些争议焦点比较复杂,双方分歧较大的纠纷,通过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方式,也有可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