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合同内容不一致,合同还有效吗?
我和对方签了合同,结果发现我们手上的合同内容不一样。我担心这会影响合同的效力,不知道这种情况下合同到底还有没有效,也不清楚该怎么处理,想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规定。
展开


在探讨双方合同内容不一致时合同是否有效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合同有效的基本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这是判断合同是否有效的大前提。 当双方合同内容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需要分不同情形来分析合同的效力。如果合同内容不一致是因为笔误等轻微差错导致,但不影响合同的主要条款和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那么合同仍然可能是有效的。例如,合同中关于商品数量的记载,一方合同写的是100件,另一方写的是101件,但双方都清楚实际交易数量是100件,这种情况下合同的主要条款清晰明确,不影响合同的效力。 然而,如果合同内容不一致涉及到合同的关键条款,如价款、履行方式等,且双方无法就真实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那么合同的效力就存在疑问。比如,一份房屋买卖合同,一方合同约定房价是100万元,另一方合同约定是120万元,双方对房价无法达成共识,这种情况下合同就难以认定为有效。 如果发现合同内容不一致,当事人首先应该积极沟通,尝试达成一致意见,并通过补充协议等方式对合同进行修正。如果双方无法协商解决,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由法院根据相关证据来判断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进而确定合同的效力。在解决争议过程中,双方都需要提供能够证明自己主张的证据,如合同的起草过程、沟通记录等。总之,合同内容不一致时合同是否有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关键在于是否能确定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