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合同究竟是合理避税还是违法行为?
我最近在处理一些商业交易事务时,发现有些合作方似乎在使用阴阳合同,我不太清楚这种方式到底算不算合理避税。我担心如果参与其中可能会有法律风险,所以想知道阴阳合同在法律上到底是怎么定性的,具体会面临哪些法律后果。
展开


阴阳合同不是合理避税,而是违法行为,以下为你详细解释: 首先,合理避税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以合法的手段和方式通过税务筹划,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其前提是不违法。例如企业或个人通过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合理的成本列支等合法方式来降低税负。 而阴阳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就同一事项订立两份以上的内容不相同的合同,一份对内,一份对外,其中对外的一份并不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而是以逃避国家税收等为目的;对内的一份则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可以是书面或口头。比如在房屋买卖中,买卖双方为达到避税目的,向有关部门登记时用一份报低价格的合同(阳合同)来少纳税,而卖家与买家另签一份实际支付交易金额的合约(阴合同)并实际履行。 从法律依据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而阴阳合同通过隐瞒真实交易金额,故意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显然违反了该规定。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如果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还可能构成偷税罪,会被判处拘役甚至有期徒刑的刑罚。 阴阳合同不仅使国家税收蒙受损失,而且动摇社会对诚信经营、履约和纳税的信心,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在实际履行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矛盾。所以,千万不能将阴阳合同视为合理避税手段,要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纳税。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