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质性审查的内容有哪些?


审计实质性审查是审计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它是指审计人员针对账户余额或交易事项所开展的详细审查,目的在于发现重大错报。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包含的内容。 首先是交易的实质性审查。这主要针对各类交易和事项,像销售交易、采购交易等。以销售交易为例,审计人员会审查销售发票、销售合同等相关凭证,查看销售业务是否真实发生,销售记录是否准确无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机关有权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其他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而交易的实质性审查就是确保这些经济活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账户余额的实质性审查。审计人员会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各类账户的余额进行审查。比如对银行存款账户,会通过银行函证等方式,确认账户余额的真实性。对于应收账款,会检查其账龄分析、坏账准备的计提等情况。这是为了保证财务报表中各项账户余额的准确性,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 再者是列报的实质性审查。审计人员会关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和披露是否恰当。例如,企业是否按照规定对关联方交易进行了充分披露,对或有事项的说明是否准确等。这有助于使用者正确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依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法规,企业有义务准确、完整地进行财务报表的列报和披露。 另外,实质性分析程序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审计人员会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比如将本期数据与上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成本费用的变动趋势等。如果发现异常波动,就会进一步深入调查,以确定是否存在重大错报。这是一种通过数据分析来发现潜在问题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审计实质性审查涵盖了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以及实质性分析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共同为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保障,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地反映其实际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