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保证人要符合什么条件、履行什么义务以及承担怎样的责任?


在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一种常见的强制措施,而保证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面将详细介绍取保候审保证人需要符合的条件、应履行的义务以及可能承担的责任。 首先,关于取保候审保证人需要符合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保证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一,与本案无牵连。这意味着保证人不能是本案的当事人、证人或者与案件有其他利害关系的人,以保证其能够公正地履行保证职责。第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这要求保证人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和经济实力,能够对被保证人起到监督和约束作用。第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保证人应当是具有完全政治权利的公民,且其人身自由没有受到诸如拘留、逮捕等限制,这样才能有效地履行保证义务。第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固定的住处可以保证司法机关能够随时联系到保证人,而稳定的收入则是保证人履行保证义务的经济基础。 其次,保证人需要履行的义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一是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被保证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需要遵守一系列规定,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等。保证人有责任对被保证人的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其遵守这些规定。二是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如果保证人发现被保证人有违反规定的迹象或者已经违反规定,应当立即向执行机关报告,以便执行机关及时采取措施。 最后,关于保证人可能承担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如果被保证人有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而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罚款的具体数额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保证人的过错程度来确定。如果保证人故意放纵被保证人违反规定,或者与被保证人串通帮助其逃避法律制裁,可能会构成窝藏、包庇罪等犯罪,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成为取保候审保证人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并且要认真履行保证义务,否则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决定是否担任保证人时,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谨慎做出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