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凭证正确适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债权凭证是指在执行程序中,因被执行人暂无履行能力或人民法院采取各种强制执行措施仍不能实现债权,根据申请执行人的意愿,人民法院制作一份书面凭证,证明其对被执行人享有债权。下面我们来详细说说债权凭证正确适用的基本原则。 首先是合法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债权凭证的制作、发放和适用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债权凭证的制作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它是法院在执行程序中依据法律赋予的职权做出的一种执行措施。我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对执行程序进行了规定,债权凭证的适用不能超出这些法律规定的范围。例如,只有在符合法定的执行中止或终结条件时,才能发放债权凭证,不能随意发放,否则就违反了合法性原则。 其次是客观性原则。债权凭证所记载的债权必须是客观真实存在的。这意味着债权的产生要有合法的基础,比如基于合法的合同关系、侵权行为等。法院在发放债权凭证时,要对债权的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债权是虚构的或者是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的,那么就不能发放债权凭证。这一原则的目的是保证债权凭证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维护司法的公正和严肃。 再者是效率性原则。债权凭证的适用要有助于提高执行效率。在执行过程中,如果被执行人确实暂无履行能力,继续采取常规的执行措施可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司法资源,而发放债权凭证可以暂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使法院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有执行可能的案件中。同时,当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时,债权人可以凭借债权凭证迅速恢复执行程序,及时实现自己的债权。这样可以避免执行程序的拖沓,提高司法效率。 最后是稳定性原则。债权凭证一旦发放,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能随意变更或撤销。除非出现法定的情形,如债权已经得到全部清偿、债权凭证的发放存在重大错误等。这一原则可以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对债权的实现有一个稳定的预期。同时,也有助于维护司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避免司法行为的随意性。 总之,债权凭证正确适用的基本原则对于规范债权凭证的使用、保障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司法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严格遵循这些原则,确保债权凭证制度的正确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