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实行消费者公益诉讼的依据是什么,又面临哪些障碍?

在日常消费中,消费纠纷频发,很多时候消费者权益受损却难以有效维权。比如一些商家的虚假宣传、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侵害了众多消费者利益。想了解下实行消费者公益诉讼具体有哪些依据,以及当前面临的现实障碍又有哪些,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展开 view-more
  • #消费维权
  • #公益诉讼
  • #消费者权益
  • #诉讼障碍
  • #法律依据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实行消费者公益诉讼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部门法依据来看,虽然我国民事公益诉讼法律尚不成熟,例如《民事诉讼法》曾规定消费者诉讼前提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未明确规定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使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消费者公众利益遭受侵害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但现行法律毕竟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基本的实体法和诉讼程序环境,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构建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的部门法依据正在逐步健全。 其次,公众维权意识的增加为推行公益诉讼制度提供了强大动力。从“王海现象”到“朱燕翎跨国起诉雀巢转基因食品案”再到“李刚起诉全国牙防组案”等,都体现了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尽管这些个体诉讼难以达到维护公共利益的目标,但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普及,将有力推动公益诉讼的发展。 再者,消费者团体的增长奠定了消费者公益诉讼的基础。许多消费者团体,特别是消费者协会,已经拥有相当的社会影响力,为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然而,实行消费者公益诉讼也面临着一些障碍: 一方面,在我国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消费争议解决途径中,理论上诉讼是最权威、最终、最有力度的方式,但消费者诉讼制度存在缺陷。例如原告起诉资格存在障碍,按照传统规定,要求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这限制了公益诉讼中适格原告的范围;判例的效力障碍,即已有的一些判决在后续类似案件中的指导和参考作用不明确;法律责任制度缺陷,对于侵害消费者公益的行为,相关责任界定和惩处力度可能不足;诉讼费用承担问题,消费者可能因担心高昂的诉讼费用而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纠纷屡见不鲜,但受害的消费者往往选择忍气吞声。这可能是因为维权成本高、时间长,消费者担心影响自身生活和工作;或者对维权结果缺乏信心,认为即使起诉也难以获得理想的赔偿和结果。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