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移送公安机关的依据是什么?
我遇到个事,有个民事案件在法院审理,但感觉其中可能涉及违法犯罪情况。我想知道法院在什么情况下会把这类案件移送给公安机关,移送的依据是啥?我不太懂法律,希望能弄清楚这个问题。
展开


法院移送公安机关,指的是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法院发现案件涉及刑事犯罪等情况,将相关案件材料移交给公安机关处理。这一操作是为了确保不同性质的案件能得到恰当处理,维护司法的公正和效率。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与本案有牵连,但与本案不是同一法律关系的经济犯罪嫌疑线索、材料,应将犯罪嫌疑线索、材料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查处,经济纠纷案件继续审理。这表明如果在民事经济纠纷里发现了其他犯罪线索,虽然和当前民事案件不是同一法律关系,但法院也要把这些犯罪线索移交给相关部门。 同时,《规定》第十一条指出,人民法院作为经济纠纷受理的案件,经审理认为不属经济纠纷案件而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也就是说,如果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这个所谓的经济纠纷实际上是经济犯罪,就会把案件移交给公安机关。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也有相关原则性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若发现涉嫌刑事犯罪,要遵循刑事优先的原则。一旦发现犯罪事实,就要及时将案件移送至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处理。这样做能保障司法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让不同类型的案件在合适的司法程序中得到公正的处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