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条例中毛坯房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在探讨物业管理条例中毛坯房收费标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物业费的基本概念。物业费是指物业产权人、使用人委托物业管理单位对居住小区内的房屋公共建筑及其设备、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等项目进行日常维护、修缮、整治及提供其他与居民生活相关的服务所收取的费用。 《物业管理条例》并没有明确规定毛坯房的具体收费标准。这是因为物业费的收取通常是由物业服务合同来约定的。一般情况下,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会明确规定物业费的收费标准和方式。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对于毛坯房物业费的收取存在不同的情况。有些地方会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进行指导。比如,部分地区规定,毛坯房如果尚未入住使用,业主可以向物业服务企业申请一定比例的减免。常见的减免比例可能在10% - 30%左右,但具体比例因地区而异。 从法律依据来看,《物业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业主应当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交纳物业服务费用。业主与物业使用人约定由物业使用人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的,从其约定,业主负连带交纳责任。已竣工但尚未出售或者尚未交给物业买受人的物业,物业服务费用由建设单位交纳。这表明,只要房屋已经交付给业主,无论是否装修入住,业主都有按照合同约定交纳物业费的义务。 如果业主认为物业服务企业收取的毛坯房物业费不合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首先,可以与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协商,要求其说明收费的依据和标准。其次,如果协商不成,业主可以向当地的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投诉,由其进行调解和处理。此外,业主还可以根据合同约定,通过仲裁或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毛坯房的收费标准没有统一的明确规定,主要依据物业服务合同以及当地的相关政策。业主在遇到问题时,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合法途径解决争议。





